跳到主要內容

【蕨的想聽小故事Ep35】對於想學台語的人,請多給一點鼓勵|學不學是個人的選擇|本土語言資訊網(值得推薦的學習資源)

這番情景是否似曾相似?
「台語...聽無?到底是不是台灣人」
搖搖頭,接著對方就會自動重新用中文再說一遍。

幽默與嘲諷經常只有一線之隔:打到痛點
這句話其實是在開玩笑(也有評判意味),但是聽在不懂台語的人耳裡,卻感到非常不舒服,而且有的人會覺得不是還有客語嗎?(但其實大多也不會說,這是有歷史因素的,先不討論)。
不會台語彷彿是種原罪,無辜被責罵,有些人一笑置之,也有一些人記在心底。台語使用者向來有很多政治不正確的玩笑話,其實是無心的,又或者確實就是這麼想,但這不是這篇要討論的。
此外,還有一種情況,是不少台語使用者會看到什麼就說什麼,用形狀、外觀或感覺來描繪反射內心的畫面,反應非常直接,甚至直接到讓某些情感比較細膩的人,認為是語帶嘲諷的冒犯。然而,換個角度想,用台語來描繪某些情況,有些詞彙會顯得非常精準到位,打到痛點,深入一個人的視角與內心感受,有些人將一些情況視為歧視(至於到底是不是歧視,不是我們說了算)。當然,也有一些人,在多次語言文化隔閡所導致的衝突當中,發現了以上這樣子的狀況,所以後來在面對不同說話對象的時候,會格外注意、做適度的調整,避免讓對方聽了不舒服。

語言是個文化的載體
不同的語言,會有不同的想法,自然會衍生不同的文化。但是,如果一直沒有新的成員加入,隨著人口凋零,語言也會逐漸消失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,價值觀是文化的一部分,若無語言,某些文化可能不會跟著演進,甚至滅絕。語言本身,沒有高低優劣之分。

越不講就越不會,可以學還是要學
我們跟周邊的友人大都可以聽、說台語,因為各自的家裡剛好有這個語言環境,聽得懂,但在說的方面,流利程度因人而異。狀況大概就是台語是母語,卻不是彼此最習慣用的語言,與同輩人聊天時不使用台語,與長輩溝通時會自動切換成台語,哪個好溝通就用哪個語言,或是看習慣。不過,確實也遇過一些不會講且「完全聽不懂」的人,或是只會說各種問候語的人。有些人私下表示,其實沒有排斥學啊,但是不知道從何學起,會講台語的朋友也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給他們做免費的台語老師。由於這樣的人逐漸累積中,我們開始搜尋到底有沒有什麼學習管道可以提供給他們,也順便精進我們自己的台語。
完全聽不懂台語的人,可能特別需要先暸解一下「台羅拼音」或「白話字」,補足一些不習慣發的音調。本來就會聽、會說台語的人,只要持續聽就會進步很多,可以靠看台語新聞來把台語找回來、繼續精進。

學習台語的方式
學校其實已經有在教台語,而且行之有年。已經成年卻沒有環境的人,是要去哪裡學呢?
分享幾個學習管道,也歡迎讀者與我們分享學習管道或心得感想。推薦可以到「本土語言資訊網」查詢,裡面提供很多資源及管道,有實體也有線上資源。或者,也可以直接搜尋「公視台語台」的Youtube頻道。其他,可能就是多聽、多看、多講,雖然這樣好像等於沒有講。此外,也可以多去跟會台語的老人家聊天,關懷長者順便學台語,皆大歡喜。再者,看台語「童書」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方式。

下一代的台語誰來教?
也有一些人,直接把希望放在下一代,雖然沒有台語環境,但試圖為孩子塑造、建構一個台語學習環境,希望像學英語那樣去培養,也是用心良苦。要不要學是看個人意願,但是學習管道要存在。這些年來,許多人已經做了不少努力,至少是提供了窗口,引領一些有此需求的人進入一個學習的世界。要保護的語言跟文化很多,也不是只有要復育台語,只是今日我們與友人的需求剛好是台語
有一些人,會把孩子放在父母家,自然學台語,彌補過去沒學起來的缺憾。「多跟長輩用台語溝通」確實是最好的學習方式,我們也是使用這種方式從小學習,最近幾年重拾。然而,每個家庭有各自不同的作法或困難,那些就不是我們能力所能兼顧的面向了,我們只能分享我們知道的學習管道,例如公視台語台(「本土語言資訊網」的社群連結推薦的其中一個管道),謝謝向我們私下提問的友人,也感謝回答我們一些事情的人們,讓我們知道問題。或許答案蒐集地還不夠完整,但會越來越好的,大家一起努力學好想學的東西,互相分享與推薦。面對願意去做、去試、去學的人,要給予鼓勵,整體環境才會越來越好!
題外話,其實我們很想推薦各位看Freddy Vlog,父女倆的日常對話以台語進行,女兒米魯的童言童語很可愛,片長大約一集10分鐘左右,輕鬆自在又溫馨。

被「重新定義」的風險
長遠來看,假設台語消失,在百年之後(若不面對,也可能不用那麼久),從後人的觀點來看待台語的時候,可能會產生「重新定義」的結果。屆時,即使覺得:「聽起來好像有點怪,不是這樣解釋吧?」,也將無從辯駁。這點,在別的語言也會有類似的問題,不是只有台語。
日常生活中,有時候會聽一些完全聽不懂台語的人,任意曲解一些台語詞彙,通常會使用所謂的「字」來直譯,詮釋地不倫不類,明明直覺:「不是那樣的意思」,但是沒有話語權、自己不夠理解的狀況之下,還是要先再三確認,例如:回去問問看長輩對於某些語彙的解釋怎樣講比較恰當。想解釋的時候,也未必還有機會解釋。

未來展望
雖然學台語已經有一些管道存在了,但還是希望台語學習的方式,還能有像《大家說英語》、《空中英語教室》、《Advanced》那般的運作模式存在。雖然要弄到這樣才能學台語是有點尷尬,但如果效果達到,成為一種流行,似乎也沒有什麼壞處。

後記
我們從來不敢說自己很懂台語,只是略懂、持續學習中,目前還是看不太懂教育部使用的台語字(台羅),但我們印象中是看得懂另一種台語字的(白話字),查了之後才發現原來台語的「字」有不同的系統,以前完全沒在注意類似的新聞,還好這世界有Google。有可能是我們也不夠會看白話字,所以台羅上手速度慢了點,還在習慣中。聽說台北雙連教會舉辦的講課很不錯,有興趣的人可以報名,不是教會的人也可以參加,就是一個學習台語的方式。

學不學,是個人的自由。
如果願意學,非常鼓勵。
可以學,還是要學。

只要有心要學,早晚學得會,不要氣餒。

有機會再聊聊生活中的大小事,再會!


留言